昆明悅滿欣城項目作為湖南建工集團南方工程局在云南的第一個BIM試點應用項目,集團總公司和南方局領導高度重視,從各部門抽調技術骨干組成項目BIM工作站,在短短的十幾天時間里,BIM工作站成員積極與項目部各部門溝通,了解項目技術難點、需求點,制定一系列方案輔助項目管控。
現將項目BIM技術應用總結發布,此為技術應用系列文章的第一篇。
1. BIM技術在項目“群塔”作業方案中的應用
2. BIM 5D在項目物料精細化管理和限額領料中的應用
3. BIM管線綜合技術在超大型地下室中的應用
本項目占地面積約七萬平米,且工期緊張,施工難度大。十二棟塔樓高度均為95米以上,按流水組織施工,兼十二臺塔吊同時作業,塔吊碰撞概率大,安全作業隱患多。對“群塔”實施統一規劃、統一設計、統一管理,是保障項目運行的重要前提和零事故的“生命線”。
BIM小組入駐項目部后,積極了解項目部各部門需求,項目部總技術負責人曾總提出項目難點,其中就包括群塔施工的碰撞問題。
1:施工段平行搭接情況多
由于甲方對工期的要求,致使工期緊張,現各施工段平行搭接時間長,塔吊可能碰撞的情況多,且彼此交集區域面積大,存在碰撞概率高等特點。
2:項目“群塔”作業管理特點
由于塔吊樁位確定前未合理統一設計,塔吊位置固定后給項目安全管理帶來難度。項目管理通過“憑感覺”為易碰撞的塔吊加派指揮、和繪制不夠直觀的二維平面布置圖來估計碰撞的可能性。塔臂斜拉索暴露在塔吊碰撞域交集區域,造成“憑感覺”的安全隱患大。
本項目流水施工設置較多平行搭接,造成最高峰施工工人數達到一千余人,僅此一點說明引出參數化管理的重要性。將BIM技術全面應用于“群塔”作業的限位設計、塔吊施工作業全過程,通過方案模擬、流水段優化、進度優化等應用,降低碰撞概率,取得良好的安全保障。
1:利用BIM技術對施工現場、塔吊位置、塔吊臂長度與高度、最不利情況分析、多因素模擬仿真分析,提前模擬設計效果,對比分析,優化設計方案。
圖1 昆明悅滿欣城項目部塔吊布置與碰撞域顯示
2:利用BIM的3D真實比例模型進行塔吊預碰撞檢查。采用單因素分析法,將BIM模型導入Navisworks 并檢查碰撞次數(如圖2所示,控制單一不變因素為塔吊臂高度,碰撞次數為22次)。
圖2 昆明悅滿欣城項目單因素碰撞檢查
2.1:利用BIM預碰撞的檢測結果,針對性調整塔吊臂高度,根據分析結果處理碰撞問題,重復碰撞檢測。
圖三:Navisworks碰撞檢查報告
2.2:根據施工機械安全管理規范要求,塔吊應高低錯開,距離差為2m以上。結合群塔作業運行同步升降原則、后塔讓先塔原則、場地邊區塔吊避讓中心區塔吊等原則,調整塔吊臂高度,直至解決所有碰撞。
圖四:Navisworks碰撞檢查報告
3:利用BIM模型,參數化實時計算施工各階段,塔吊彼此間碰撞域的交匯面積,為項目管理人員調度提供依據。
圖五:簡化后的REVIT參數化模型
3.1:結合設計圖紙,利用BIM技術建模,參數化計算各塔吊彼此間碰撞域交匯面積,并生成REVIT明細表。
圖五:REVIT明細表報告
目前國內BIM技術日趨成熟,利用該工具智能化、參數化、可視化等優點,解決項目現場“憑感覺”、“重經驗”的項目安全管理模式,為今后項目管理人員提供更為準確、及時的數據,達到根據現場實時反饋,實時調試,實時管理,該技術支持得到業主及項目部的一致認可。
文章轉載自湖南建工BIM中心公眾微信號